美股輕勝中港 Sarko-trade難救歐債
投資者日記 畢老林
12月18日,周日。話咁快,一個星期後便到聖誕節,放完假不數天,2011年將成為歷史。急景殘年,港股成交塘水滾塘魚,翻來覆去僅四、五百億。睇情形,許多基金經理已無心戀戰提前收爐,此刻為環球股市表現來個初步總結,不嫌早也。
美股一枝獨秀
以發達國、新興市場、冷門地區無所不包的Bespoke七十八個國家/地區回報統計為準,環球股市年初至今平均下挫14.15%,美股以3.02%跌幅位居全球十三,跑贏所有G7發達國和新興大國。從【附表】可見,內地股市年初至今下挫二成,表現遠遠不及美股。值得注意的是,港股同期跌幅也是二成,跟A股一模一樣,與美股比較遜色得多,足見香港夾在中美之間,但恒指表現與標普500指數脫節之餘,跟足A股,中美因素何者影響港股較深,從上述比較中已呼之欲出。
金磚四國以巴西表現最佳,惟年初至今亦跌近19%,跟中港不過五十步笑百步;另外兩個金磚國成員俄羅斯和印度,今年跌幅分別為22.1%及24.47%。換句話說,美股在歐債衝擊下雖擺脫不了大上大落的格局,全年計有波幅無升幅,但與新興大國以至其他發達國股市相比,華爾街仍堪稱一枝獨秀。
展望2012年,資金會否流出美國,再度於新興市場和風險較高的發達國股市risk on?關鍵當然在於歐債危機何去何從。在三大評級機構中以「穩陣」見稱,慣於謀定而後動的惠譽,上周五加入警告行列,指為歐債危機制訂一個全面解決方案,技術上和政治上皆難乎其難。惠譽隨即把包括法國在內的多個歐洲國家評級展望降至負面,跟標普、穆迪看齊。老畢雖「撐」評級機構,惟凡事不能只看一面,歐盟峰會後對歐債發展轉趨樂觀者頗不乏人,「好友」理據不能不聽。
鼓勵利差交易
隨着歐羅區領導人「見步行步」,市場上「安全資產」買少見少,許多過去聞所未聞的名詞,相繼於金融市場「冒出頭來」,當中既不乏莫測高深的法律性用語,比如老畢上周提及的「擔保契約」(hypothecation),亦有以領導人名字為基礎的形象化稱呼。在歐盟峰會後不脛而走大行其道的,首推以法國總統薩爾科齊(Nicholas Sarkozy)姓氏略加變化而成的Sarko-trade。
顧名思義,Sarko-trade跟薩爾科齊大有關係,那是相關意念由這位法國總統提出所致。簡而言之,Sarko-trade指的是以歐洲央行為「中心」(hub)提供流動性,區內銀行只須拿出可接受的抵押品,理論上可無限量從歐洲央行手上取得低息貸款,以此買入歐洲財困國債券,一方面協助主權國融資,另一方面銀行以約1厘利息向歐洲央行借入資金,用以購入孳息5、6厘的西班牙、意大利債券,輕而易舉賺取可觀息差。
這種利用歐洲央行三年期回購操作(3-year LTROs),為銀行大開利差交易(carry trade)方便之門的政策,既有助壓低財困國債息,減輕其在市場上融資的難度,且讓銀行輕輕鬆鬆套取息差,非但一舉兩得,還令歐洲央行(ECB)在毋須大印鈔票之下,利用商業銀行挪移乾坤,使ECB變相成為主權國的「最終貸款人」。
在薩爾科齊眼中,利差交易帶動銀行盈利水漲船高;另一邊廂,財困國政府債券在市場上不愁需求,歐洲央行不用冒狂印銀紙引發通脹之險,只須無限量提供流動性,便能為解決歐債危機出一分力,那豈非造就銀行、主權國和歐洲央行三贏之局,Sarko-trade何樂而不為?
聽落很吸引,大家若認為薩爾科齊言之有理,歐洲金融機構在政府軟硬兼施下,勢必充分利用歐洲央行提供的低息貸款,大做carry trade,那麼不妨積極入市吸納股票商品,靜候明年風險資產大升特升,賺個盤滿缽滿。
好友一廂情願
然而,這只是薩爾科齊和「好友」一廂情願的想法,完全將Sarko-trade跟監管機構收緊銀行資本和槓桿比率等要求背道而馳置之不理。歐資銀行若因大做carry trade而令本已高達三、四十倍的槓桿比率升至更難接受的水平,閣下以為監管機構會任由銀行進一步資不抵債而不發一聲嗎?薩爾科齊「一箭三鵰」的構想,只會令歐資銀行在壓力測試中更難過關,存款加速從財困國銀行流入歐羅區核心國金融體系,亂上加亂得不償失,化解危機從何說起?
銀行談「豬」色變
希臘年期較短的主權債,市場孳息高達數百厘,葡萄牙、愛爾蘭國債孳息水平亦跟任何「有錢還」的國家沾不上邊;再說,意大利、西班牙政府向本國銀行施壓,着其購入兩國主權債券,在一定程度上也許能奏效,惟意大利欲迫使德法銀行乖乖就範買入意債,有那麼容易嗎?
大家只須看看法蘭西最大銀行法巴過去九個月減持的「歐豬五國」主權債多達70億歐羅,同期德意志銀行減持「豬債」60億歐羅,以幅度計達66%,便知德法大型銀行在投資者、存款戶、監管機構以至董事局的巨大壓力下,無不談「豬」色變,好不容易才跟眾「豬」劃清界線,德法銀行豈會如此輕易再墮「火坑」?
薩爾科齊的如意算盤,怎看亦難打響,外圍環境明年依然令人擔心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